数实融合的发展 智慧计算正在从计算走向智算

数字世界一切皆计算,随着AI、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性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智慧计算正在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结合、数字世界和物理...

数字世界一切皆计算,随着AI、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智慧计算正在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结合、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融合变革的关键。

事实上,计算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乃至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的重要指标。在浪潮信息、IDC、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联合完成的《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中就显示,计算力指数与GDP的走势呈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2016-2020年,十五个重点国家的计算力指数均每提高1点,国家的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预计该趋势在2021-2025年将继续保持 。

同时该《报告》认为,由于计算力指数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计算能力和新兴技术的应用水,即当算力投入在底层为新兴技术应用发展提供基本保障的同时,也被新兴技术应用带来的需求进一步拉动,从而使整体经济的增长出现倍增效应。

对此,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表示:“把算力视为算力资本,把其他称为传统的物资资本,如果按照两个因素建构一个模型去分析,我认为算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至少有两个机制。一方面传统物资资本的投入带来了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算力资本投入上也会带来一些新产业,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此外算力资本和传统物资资本相融合,让物资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GDP的增长。”

与此同时,报告还指出,随着数实融合的发展,算力也正在从计算走向智算。

“可以这样理解,计算是提升效率的工具,而智算则是能够从大量复杂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发现知识。” IDC中国助理副总裁周震刚说,当下一些前沿应用场景的本质都是由计算力做相应的创新和支撑,这个趋势会长期持续存在,“计算力不断地创新发展,会带来整个生产工作、社会经济、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的量变和质变。”

而随着智算时代的发展,人类正慢慢进入一个真正的数字世界,社会对于算力的需求也将远远大于算力的供给。

浪潮信息副总裁张东向记者提供了一个预估数据,未来对一个大模型训练所需的算力,可能每三、四个月就需要翻一番,这意味着一年就要增加10倍。

“所以从应用端,算力的供给也亟需提升。”张东以VR为例,尽管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仍未进入成熟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算力支撑还不够。所以,接下来如何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智算需求,就需要大力发展智算中心。

目前,在国家的统筹布局下,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已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也已全面启动。根据规划,我国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同时还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报告》指出,以人工智能为例,在金融领域,智能客服和风险管控等领域,大大节省人工坐席成本、提高企业客户工作效率;在农业领域,通过分析加工地图来帮助农场确定作物的问题区域,优化产量;在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推动数字工厂建设,根据数字孪生建设实体工厂,大大缩短交付周期,实现高效运转;在医疗领域,AR辅助手术和远程成像诊断等,在遗传综合症、肺癌、乳腺瘤、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和诊断;在科研领域,AI计算辅助药物发现,用于蛋白质折叠体结构的研究、抗菌耐药基因的检测和识别以及新药的开发,极大缩短新药研发上市时间。在疫情防控中,机器人在生产、危险工作环境操作、疫情防控中起到大范围协助作用。

在张东看来,全国的算力枢纽工程已经开始建设,算力基建化成为各界的共识,这种情况下,应该同样重视算法基础建设,实现算法基建化才能让更多的企业享受普适普惠的智算服务。

“在新基建大背景下,2020年我们提出智算中心,我们认为智算中心会成为未来承载算力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它需要满足开放标准、集约高效和普适普惠三个基本要求。数实融合加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场景深度融合,包括大模型的使用、算法的应用,对算力的消耗非常大,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很难承受,因此需要大规模的基建来推动。通过智算中心能够大大降低智算力的获取门槛和使用门槛,赋能社会创新,实现普适普惠。”张东说。

张东进一步解释道,“开放标准”要求数据中心从硬件到软件、从芯片到架构、从建设模式到应用服务都应该是开放的、标准的;“集约高效”要求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有超大规模,要采用领先的技术,保证自身的先进;“普适普惠”则要求数据中心发挥基础设施的社会价值,服务大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