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大件运输车辆引起的交通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暴露出当前该行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作为公路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件运输的高效安全运行,不仅关系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还关系到公路设施的完好,更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如何守好大件运输的“安全门”,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成为业内亟需关注的重要课题。
被许可的超限运输
相较于普货运输,大件运输在道路运输市场中算是一个“冷门领域”。据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运输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大件运输是交通运输规定的一个特有名词,指的是发电结构原件、道路桥梁设施、建筑构件、重型机械等不可拆解物体的道路运输配送,车货的长、宽、高、质量参数至少有一项超出GB1589-2016《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的限制要求。
“飞机零部件、特种机械设备、钢箱梁等不可拆卸分解的‘大家伙’,重量动辄几十、上百吨,其中还有一些高端产品,单件价值可达上亿元。这些货物一般都由大件运输车辆负责配送。”物流行业资深人士周敏表示,大件运输是一种合法的超限运输方式,承载的货物一般具有超高、超宽、超长等特征,对于运输车辆、运输方式以及驾驶员都有着严格要求。而作为货车当中的“巨无霸”,大件运输专用车辆的长度一般在11~18米之间,车厢板宽度在3米以上,车厢体轮胎5桥至8桥。车辆起运前,必须依法向有关部门申报,同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和运输组织措施。
据了解,我国于1967年在上海首次进行公路大件运输。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规模迅速扩大,大件运输需求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由于大件运输所承载的货物具有特殊性,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和风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极易造成重大危害。而且超限运输审批的局限性、不便民性等问题突出,因此大件运输也被列入国务院、各级交通运输部门重点关注的“名单”。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件运输行业的运营环境已得到一定改善,运输量呈逐年增长之势。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大件运输许可办结量约105.5万件,其中跨省办结量约40万件,相较于2019年增长近120%;全国从事大件运输专用车辆达23.7万辆,从事跨省大件运输专用车辆约15.6万辆,相较于2019年增长了110%。其中,6轴、9轴和11轴为大件运输领域的主力车型。
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大件运输的需求依旧会十分旺盛。一方面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尤其是“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加大推进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给大件运输带来增长机遇;另一方面,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快速发展,对大型生产设备需求持续增长,从而刺激大件物流的发展。
大件运输“带病运行”存隐忧
总体来说,大件运输行业的发展前景可期,但由于长期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加之监管体系紊乱、标准体系缺失,整个行业仍处于“带病运行”的尴尬状态。近期频发的交通安全事故,也暴露出大件运输行业中的“灰色地带”。
“同普货运输一样,大件运输行业也存在诸多顽疾。比如车多货少、运力过剩等问题,导致市场低价竞争、内卷严重,运价持续走低。部分企业为了自身成本控制及转移风险,盲目降低物流服务需求的准入门槛,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车辆、驾驶员,造成服务质量大幅降低,最终引发重大交通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某物流公司负责人陈旭告诉记者,大件运输是一个高投入、高门槛、高技术含量、高风险的行业,所以与普货运输相比,其利润率较高,平均毛利润一般在10%~15%。不过,更为繁多、高昂的收费项目却挤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不仅如此,长期面临的“行路难、办证更难”等症结,也让大件运输从业者叫苦不迭。
根据相关规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进行超限运输,须由途经公路沿线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审批。然而,由于各地审批要求不一、考察标准各异、办证时间不同,起运地统一协调难度较大,导致在大件运输车辆办理通行证的过程中,出现审批手续繁杂、办理周期长、办证费用高昂、收费明细不透明等问题。此外,由于治理超限运输的执法主体不明确,使得大件运输车辆管理陷入了以管代罚的恶性循环。
“办证难、行路难、管理乱等种种问题,让‘黄牛党’、‘带路帮’有了可乘之机,也让部分违规企业找到了办理‘长途短证’、‘大吨小证’的借口,为违法装载、执法交易不合规等行为提供了空间。”陈旭指出,尽管交通运输部在2017年上线了跨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平台,使超限运输许可的审批效率有所提升,但超过100吨的超重大件运输许可证的办理周期仍然较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记者了解到,在大件运输领域,政府相关部门迟迟没有出台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主要依据依然是2016年发布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规定只对大件运输护送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规范标准,导致行业长期存在的矛盾未能有效解决。此外,在缺乏相应的监管规定和责任的情况下,大件运输企业纷纷私自改装车辆,导致车辆违规或无证上路成为常态,安全隐患也日益突出。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大件运输车辆的管理,工信部于近期发布了QC/T1149-2021《大件运输专用车辆》规定,不仅填补了大件运输专用车辆标准体系的空白,对车辆外廓尺寸、轴和总重等限值也做出了明确要求,使生产企业在大件运输专用车辆产品出厂的合规性上有据可依。
亟需加强监管、标准体系薄弱环节
虽然在公路运输领域中,大件运输的需求量较低,但多数运送的是国家重大建设的关键设备,因此其所涉及的安全和衍生的各种问题不容轻视。近期接连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伤亡,暴露出大件运输行业现存的顽疾,并引发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思考。那么,当下该如何弥补大件运输行业的漏洞,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不难发现,目前已有不少省市的交管部门相继发文,呼吁提醒大件运输企业强化安全生产,紧抓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和员工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坚决制止违法违规大件运输行为,加强政企衔接沟通,做好大件运输车辆全链条闭环监管等。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针对大件运输行业,国家有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政策法规,落实大件运输管理办法和相关细则,比如制定全国统一的道桥通行补偿费标准、按照轴载荷设定全国统一的大件运输通行标准等,使大件运输有法可依。其次,大件运输车辆上临牌的安全隐患较大,有关部门可依据QC/T1149-2021《大件运输专用车辆》规定,让专用车辆尽早“转正”,从而合法、合规地上路运行。再者是进一步优化大件运输许可程序,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时效,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对运行风险的把控与预警,避免大件运输“车在囧途”的困境,同时提升违规处罚力度,以便降低“企业偷跑”冲动,减少安全隐患。
“推动大件运输健康发展,补齐监管体系漏洞最为关键。”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运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炜指出,除了加强对大件运输行业的监管力度,通过新技术手段实现对车辆和企业的透明化监督,还要把运输安全责任纳入源头管理,明确责任主体,谨防不顾安全成本的低价竞争,从源头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