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全球工业机器人重镇 中国工业机器人公司出海尝试

日本是全球工业机器人重镇。2019年12月21日,李群自动化第一次参加海外展会,就携自主研发的全品类、9大系列、30款型号产品,直接冲进了日...

日本是全球工业机器人重镇。

2019年12月21日,李群自动化第一次参加海外展会,就携自主研发的全品类、9大系列、30款型号产品,直接冲进了日本工业机器人企业的主场——每两年一届的日本东京国际机器人展(International Robot Exhibition,IREX)。

李群自动化董事长石金博之所以如此锋芒毕露,她当初的考量,是借机扬帆出海。这次亮相确实引起了日本、韩国、越南等制造企业的关注,并着手需求对接。但随后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商务节奏,第一次出海就被“呛了一大口水”。

2021年11月2日,李群自动化成立第十年之际,石金博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的时候,回想起出海试水的苦辣酸甜,表现得颇为淡定:“首先,我不认为海外市场有多好或者多差;其次,我也不认为,海外市场一直会怎样,或者中国市场一直会怎样。在我看来,工业机器人就是赋能产品,只要能帮助客户提高效率、节省人工,企业自然就会用,跟经济周期关系没有那么大。”

石金博的导师李泽湘教授是自动化领域里的专家,李教授与学生先后创办了大疆创新、逸动科技等知名企业,李群自动化也是其中之一。李群是一个数学概念,以挪威数学家Sophus Lie创立的机器人构型概念为名称,李群自动化全称“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轻量型高端工业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销售与应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在2020年获批国家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57.8%。在资本战场,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017年的56.8亿人民投资金额一路飙升至2020年的129亿人民,总融资额在三年内增长了127%。2021年第三季度,工业机器人市场已发生的投资数量达到64件,总融资额也达到了123亿元人民

已完成C轮亿元级融资的李群自动化,得到了红杉资本、明势资本、赛富基金、粤科金融集团、天鹰资本等知名投资公司的青睐。2019年,李群自动化营业收入约12810万元;2020年营业收入约8040万元;2021年预期营业收入约13500万元。其中,自有研发的标准品的销售占比在逐年提升:从2019年的20%,提升至2020年的40%,而到今年,预计将达到80%,占据营收的绝大多数比例。

“这意味着李群自动化前期投入的大量研发已经开始产生效益,并且在以产品化和批量化的方式快速增长。”石金博说,“在前期试水的基础上,将加大出海力度,主要进攻方向是欧洲市场。”

对中国制造业“又骄傲又心疼”

李群自动化身上,有双重制造业标签。第一层,作为中国工业机器人方阵中的一员,李群自动化本身就是制造业。第二层,致力于成为世界级轻量机器人领军者的李群自动化,服务的行业涉及3C电子、玻璃、精密机械等,也都是制造企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石金博深深体会到中国制造双重追赶的艰辛与荣耀。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中国连续8年在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上占据世界首位。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的机器人市场出现下滑,但中国市场却不减反增,市场规模达422.5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8.9%,2021年全年,预计国内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达到445.7亿元。

但另一方面,些年国产工业机器人虽进步明显,但一些核心零部件尤其是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控制器等仍然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高级工程师、鲸台智库专家周迪的多项高精度工业机器人研发成果获得国际发明展金奖和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并参与制订了国家机器人立项标准。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周迪对中国工业机器人与海外先进技术的差距有清醒判断:“中国工业机器人高端产品、进口依存度仍然很高,自主创新能力仍急需加强。而这显然限制了国产机器人企业分享中国机器人庞大市场蛋糕的机会。”

正是痛感于这种差距,以及基于这种差距而窥见的市场机会,石金博在没有任何产业和项目支撑的情况下,创办了这家公司。到今天,李群自动化已推出水多关节机器人、并联机器人、轻型六轴机器人等主导产品。自主创新的核心成果有新一代分布式驱控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器、机器人图形化开发台等,正行进在中国工业机器人追赶、并跑乃至超越世界先进水的道路上。

在服务并助力其他制造企业追赶超越的道路上,石金博感到“又骄傲又心疼”。一方面,她看到3C电子、玻璃、精密机械等中国制造,通过几十年发展,无论在产品品质还是消费者体验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这让她非常骄傲。但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在研发、品牌等方面存在的长期不足,这些能够制造极高品质的佼佼者,却只能赚取“比刀片还薄”的利润,抗风险能力极低,石金博又心疼不已。

“工业机器人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我们就是提供赋能产品,只要我们的产品能帮助客户提高效率、节省人工,能帮助客户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客户自然就会选择我们。随着整个社会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疫情等影响因素,制造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都是刚需,甚至跟经济周期的关系都没有多大。”石金博说。

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苦的出海试水

最初,李群自动化并没有主动布局海外市场,后来有些韩国代理商前来寻求合作,这才有了海外试水的尝试。但是,出海从来是一件看上去很美而做起来很苦的事情。

2019年年底参加日本IREX展是如此,后来进军越南也是如此。越南是很多中国企业出海战略的第一站,TCL、海尔等制造企业都是以越南作为跳板进军进军东南亚市场的。李群自动化也选择了越南,但很快发现这个策略不可行,“有几家在越南当地的企业买了几十套我们的产品,但过了没多久,就发现这个事情没法继续往前推进了。为什么?因为越南当地劳动力充足,而且非常低廉,制造企业一算账,用工业机器人反而不划算,所以他们就没有继续使用的动力了。”石金博说。

“工业机器人解决的,是机器换人的问题,所以,哪里人工便宜,我们在哪里就没有机会,反之,哪里人工贵,我们的机会就在哪里。”越南这条路走不通,石金博换了个方向开始尝试韩国,很快打开了局面。按年度装机量计算,韩国是全球第四大机器人市场,仅次于日本、中国和美国。加上又有代理商主动找来,如今已经在韩国出货了100多套设备,主要应用于食品行业、日化行业的分拣装箱,如吞拿鱼罐头的分拣、桶装杯面的装箱、湿纸巾的贴盖和装箱等。

石金博瞄准的下一个重点,是欧洲,尤其是德国和英国。德国属于世界五大机器人市场(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德国),占欧洲总安装量的33%,紧随其后的是意大利(13%)和法国(8%)。2020年,德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保持在22300台左右,这是有史以来第三高的安装数量。在强劲的海外业务推动下,德国机器人产业正在复苏,德国的机器人需求预计将缓慢增长,主要受一般工业和制造业以外对低成本机器人的需求支撑。

而英国2020年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增长了8%,达到2205台。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安装量几乎翻了一番,从2019年的155台增加到2020年的304台,增长96%。在英国脱欧之后,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外籍工人比例很高,通常来自东欧,正面临大规模的劳动力短缺。由于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旅行限制持续存在,预计英国对机器人的需求将在2021年和2022年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强劲增长。

“根据我们的了解,在欧洲,流水线上的工人到手工资在2000欧左右,而加上税收和其他成本费用,企业主需要支付的成本在5500欧左右,人工极为昂贵。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主有非常迫切的意愿增加自动化投资。”石金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李群自动化已经通过欧洲的代理商开始推动这项工作,“已经在跟几十家欧洲企业接洽,有来自卢森堡的,有来自德国的,跟我们预想的一样,欧洲企业这方面的需求很明确。”

周迪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海外的很多企业面临着仓库租金上涨、人工短缺且人工成本升高等压力,企业迫切需要节省人工,来节约运营成本。同时也需要提高柔,来应对多变的业务,满足后续的拓展需求。疫情下中国稳定的制造业环境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正好可以解决海外需求,这给中国工业机器人出海带来了机会。”

当然,中国制造出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周迪看来,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尤其如此。

“应该看到,在技术方面,中国出口产品多为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仍较大。工业机器人每台的进口均价远高于出口均价。我们在高速度、高精度工业机器人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技术差距。在工业机器人的主要零部件如传感器等方面,还有不少是进口国外产品组装,自己的研发能力还有不足。在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方面,发那科、西门子仍然占主导地位,中国还没有可以与之竞争的控制系统。另外,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出海,还要解决的产品和技术的稳定、安全、可靠问题。国产机器人必须在能上更具优势,才能在与国外大品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出口海外之前,要有相关的认证,例如欧盟的CE认证和美国的联邦通信认证等。这对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功能提出了相应的高标准要求。”周迪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