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在消费者的日常开销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因此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为了更好地占据市场份额,开始包装自己的品牌形象,其中比较直观的体现就是,越来越多的“关键词”开始在食品业中普及甚至流行开来,“零添加”便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零添加”也确实为食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得益于消费者潜意识里认为“天然的才是最好”,并且下意识地将“零添加”理解为“食品中没有一点添加剂”,打着“零添加”旗号的产品往往比同类产品卖的更好。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使用“零添加”作为“招牌”。但是零添加真的更好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开一个误区----添加剂。许多人对“添加剂”三字嗤之以鼻,认为只要使用了添加剂,食品就成为了“科技与狠活”。但事实上,这种想法是将违规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混淆了。
事实上,添加剂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混凝土添加剂、机油添加剂等,可以说各行各业都和添加剂有所联系。而我们在购买食品类产品的时候,提到的添加剂,其实特指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本身又非常特殊。从定义上来说,食品添加剂泛指“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盐和糖也属于添加剂的范畴。据统计,目前全世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已经多达2.5万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只有2000余种在我国是被允许使用的,其中包括了防腐剂、增稠剂、甜味剂、膨松剂、增香剂等。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食品添加剂是合法的,有些则属于违规添加剂。而在违规添加剂中,就包括了许多“科技与狠活”。
那么真正意义上的“零添加”存在吗?几乎不可能,由于现代食品会考虑口味、保存、运输等多个问题,因此几乎不可能完全不实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即便是我们自己购买食材烹饪,最后收获的佳肴中也存在我们认为添加的“调味品”这类添加剂。因此“零添加”这种标识毫无意义。
那么市面上所谓的“零添加”指的是什么呢?这其实是一个营销手段,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强调食品中没有使用本来就不含、不需要使用的物质,或者本来就不允许被使用的物质,来诱导消费者将其与健康联系在一起。举个例子,蜂蜜本来就属于高糖高渗透压的产品,因此本身就不需要使用防腐剂,但还是有不少商家强调“零添加防腐剂”,也有不少消费者买单。
那么回到一开始的问题,“零添加”真的更安全?自然也不是,生产过程中许多添加剂是有特殊意义的,完全不使用可能会影响食品在运输、保存中的营养保证,反而会影响食品的安全以及价值。事实上,我国针对食品安全有非常完善的规范,其中也有专门针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规范,如果食品和卫生主管部门认可,并且成分与自身身体状态(例如过敏)不冲突 ,那么就可以放心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