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货车司机老赵有了“文化”以后

记得当年在一次物流论坛上,北京交通大学的一位教授说到物流行业的文化

记得当年在一次物流论坛上,北京交通大学的一位教授说到物流行业的文化建设时,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啊,你们知道解放前都是什么人干物流啊,都是些牛鬼蛇神啊。”在场的人其实心里都明白,他指的是解放前跑码头开货栈带有黑社会背景的老板,如天津当年的六号门那些地方的小土豪,并非映射如今的物流企业;虽然这是一句本应引起笑场的话,但全场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因为场下坐着的的都是物流企业的老总们。所以,作为参会的物流行业协会的领导之一的我,当时也只能忍俊不禁,捂着嘴偷偷笑了一下。

书归正传,还是让我们回过头来谈物流人的文化吧。


(资料图片)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晚上10:30,赵子良正驾驶着他的17.5米大板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刚卸完一车旋挖机,赵子良心情很不错,路上不由得哼出了他最喜欢的歌。

山西朔州的货车司机赵子良,在运输行业从业已近30年。从货车司机入行,在运输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到现在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车队和运输公司。那么,他这几十年都是怎么过来的呢?用当地人的话说,他赚到“养车”的钱了吗?一路上,老赵就此对同行体验货车司机出行的我打开了话匣子。

光靠人脉只能当个小土豪

“我从刚入行就知道人脉的重要性,这可能也是我比别的车主开悟较早的一点”。赵子良回顾自己的养车生涯说:“我2003年入手了自己的第一台车,那一年花了10万多招待费用在维护人际关系上,一回生,二回熟,伸手不打笑脸人,中国人就习惯在饭桌上谈生意,慢慢地积累得多了,货源自然也就多了。我不觉得应酬对我来讲是负担,相反,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这个人对人比较热情,也喜欢交朋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子良的真诚,最终帮了他一个大忙。2010年左右,因为车队经营不善,他负债200多万,而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他就还清了100万。“多亏了我内蒙认识的那个老板,前些年他公司刚起步的时候我就给他家拉货,我们十几台车一起拉,那时候他一连好几个月没给我们结运费。跟我一起拉货的其他人都不愿意再给他拉了,只有我相信他,又给他拉了好几个月,最终运费都给我结了。后来我欠债,他一听说这件事,把他公司的所有货都承包给我,我自己车队的车不够,我就临调,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干了一年半,100万,我挣回来了!”

老赵发了点儿小财,但在业内同行眼里,他其实只算个小土豪。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文化。请注意,这里所说的没文化,并不是真的没文化,老赵毕竟还是个高中毕业生;而是指的另一种文化。

有文化才能轻松挣大钱

“你也知道,十几年前养车的确实挣钱,我是从养第一台车挣到钱之后,就上瘾了,老想着再多挣点,于是我在03年之后那的几年,陆陆续续买了8台车,没想到啊,赔了,赔大了!”赵子良说到过去创业失败的经历,不免有些苦涩。“那时候车少,运费也高,我就想着多一台车就多挣一台车的钱,到2010年前后,我买了8台车,雇了16个司机,那个时候在我们这个小县城,算是很大一笔投资了。但我确实是经验不足,年轻气盛,管理能力也欠缺,前前后后赔了200多万。”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你可能体会不出那种压力,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头发大把大把的掉,其实我以前头发挺多的,现在你看,掉了不少。”赵子良笑着说,在入不敷出的时候,他卖掉了6台车,雇一个司机,接着干。“后来我心态慢慢好了,虽然失败了,但经验和能力是自己的,只要坚持下去,还完债,我迟早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你看,近几年拉大件,我车队又慢慢组建起来了,前两年又提了2台车,专门拉大件,现在我的车队收入也比较可观。”赵子良说着,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

老赵倒还真不是吹牛皮。他现在在山西朔州专门从事大件运输,还创办了自己的运输公司,在当地小有声誉。虽然当了老板,但赵子良还是初心不变,一有时间就跟车,忙的时候还得自己上。“现在早上五六点钟就得起床,要安排好当天的货,这一天才能过得踏实。每天要接打上百个电话,比我自己开车还累。”赵子良说。

同样是开车,赵子良由赔到赚,有秘密武器吗?回答是当然有,这个秘密武器就是车联网平台,以科技赋能物流生态,打造行业数字化、智慧化解决方案,让物流运输更简单。这就是货车运输应当具有而很多运输公司至今还不曾具有的“特殊文化”——数智化软件。那么,这个数智化软件特殊在哪里呢?让我们听听受益者老赵怎么说的。

“特殊文化”特在哪里

“自打我下载了数智化软件,绑定自己的车可以随时查看定位,这样的话我就能随时掌握我车辆的动态,到哪里了,停车多久,一眼就能看到。我虽然学历不高,但我特别喜欢钻研,平台的兴起,为运输行业提供了便利,无形之间节约了不少成本。我小学毕业,但对新兴事物,总能开放接纳。你不接纳不行啊。以前我就用免费版查定位,现在还有一个付费版的智运管车,除了看定位,还能接收到车辆的疲劳超速提醒,这对车队来讲,非常重要。”赵子良边说边展示着智运管车大屏。为了更好地推动数智化转型,近几年,他的车队和公司聘用了一名软件技术人员,专门研究数智化软件使用功能,取得了明显效果。如车队现在大件运输之一的拉风机业务,都在山上,好多路都是为了拉风机新建的,导航根本搜不到。于是,他们现在就用数智化软件“跟着走”这个功能,让走过的司机把路线一一分享,再拉第二趟的司机跟着路线走就行了。老赵接着说:“我现在还在教我们司机用软件上的水印相机,这个功能特别好,车牌号,地点,时间不能作假,这样司机在哪加油,在哪修车,用水印相机一拍,我就知道是不是去的指定地点”。

最后,和老赵聊起了最近热搜的一篇网文。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为什么年轻人都不愿当货车司机了”。对这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赵自然也会借机显摆显摆他的“特殊文化”。在他看来,文中所说的年轻人普遍不爱当大货车司机的原因,什么体制内体制外、辛苦、危险、社会地位低等问题,都没说到根上,失于肤浅。按他的理解,往大里说,货车运输数字化转型正成为物流企业在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过程,通过数字化转型,物流企业可以对运输中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升级,实现透明化、智能化、规范化管理,最终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往小里说,之所以现在存在年轻人不愿当货车司机的怪现状,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职业技术含量确实较低,很多年轻人觉得货车司机这个职业的职业生涯性价比不高,没什么成就感,挣的钱即使太低,但付出的辛苦与之不成比例;而这还只是一方面,在如今这个人人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光是会开车,哪怕开得再好,也像老赵前辈一样,充其量只能当一个小土豪。试想,既然连老赵这样开了几十年货车的老司机都为此而自惭形秽,更何况是年轻人了。据统计,中国有1,500多万台货车,3,000多万货车司机,是物流运作层面占比最大的部分;如果数智化逐渐成为货车运输的“标配”,听了老赵一席话,笔者相信,今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小赵”们愿意加入到这个行业大军中一展身手,如若不信,就请拭目以待。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副会长 张签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