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货”的反思 检测技术应该如何完善

俗话说“有备无患”,“囤货”似乎是一种在国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活习惯,特别是在重要节日前,或是面临不确定时,囤货给我们的带来的是安全


(资料图)

俗话说“有备无患”,“囤货”似乎是一种在国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活习惯,特别是在重要节日前,或是面临不确定时,囤货给我们的带来的是安全感,并且绝大多数时候,合理的囤货也确实能够减少生活中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即便如此,我们也需要承认,过度囤货行为的存在,也是浪费和资源短缺问题的一个诱因。甚至,从中进行反思,或许对于科技产业以及检测产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喜欢囤货?

事实上囤货的核心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防止断货”以及“商业投资”。前者很好理解,简单的说就是避免缺货而选择大量购入的心态。具体到细节可能是出于生活需要,例如屯纸巾;也可能是精神需要,例如收藏收集鞋子、书籍、音乐唱片等。

后者则比较复杂,可以从买家以及卖家角度来分析。买家角度来说,如果适当的提前购入能够带来优惠,那么从节约成本的角度来思考,买家便会选择大量购入,例如在打折或促销时购买大量商品,享受更低价格的同时,产品在未来也能被被有效使用;从卖家角度来说,则可能是投资角度考虑的,有些人认为某些商品的价格将来可能会上涨,所以他们会购买大量的库存,以便在未来获得更高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将囤货作为投资手段本身虽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因此对市场本身的必需品供货造成垄断,则可能涉及到更复杂的道德乃至法律问题。不过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囤货,背后都涉及到一个核心——需求。

事实上,如果你留心近两年的市场就会发现,囤货现象在这两年普遍存在,并且极具市场话题性,甚至一条热搜就可以让周边超市的盐、水等日用品陷入脱销。甚至,有时候,药店里的药或者是口罩的医护用品,也会因为舆论而变得供不应求。显然,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病态的,背后也存在着另一个严重的问题——舆论与谣言。

不过如果具体到一些更加针对性的产品上,或许问题还有新的思考,例如抗原。

事实上,如果放在十年前,抗原这类产品几乎是不存在脱销的可能的,甚至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了解过这类产品。而近几年或许是来自环境因素的不可抗力,不少人有了囤抗原的习惯,无论处于何种目的,这种现象最后都或多或少的导致了一部分人没有需求但手上屯了一堆浪费资源,有的人急需使用却无法正常购入。抗原作为一种应对突发情况的民用自检手段,似乎失去了作为产品的意义。

换言之,我们或许应该进一步的促进便民检测的良性发展,从而完善目前的检测技术。具体到细节上,首邀应该宣传推广便民检测的意义和价值,引导消费者正确的购买检测产品的同时,也让消费者按需购买,避免不必要的囤货浪费。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多检测点,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人受益,同时,提供更全面的检测内容,包括对多种疾病的检测和评估。最后便是加强设备和技术的投资,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从商家的角度来说,应该进一步鼓励企业参与到抗原市场中,既然大众有需要,就可以尝试开放的市场竞争和广泛推广使用,进一步可以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降低价格 。换言之,既要从多方面改变消费者对于应急检测的不信任,用更加具体和便利的检测服务打消消费者对于买不到抗原这件事的顾虑,同时也要优化检测系统,助力相关资源的高效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