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创意园区共同体思路渐明 纺织服装产业转型释放新动能

10月21日,聚首湖北武汉的全国30家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有了一次意义深远的会面。此时,距离第三批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

10月21日,聚首湖北武汉的全国30家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有了一次意义深远的会面。此时,距离第三批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名单最终出炉不过一个月。

选择这样一个时间点促成“群英会”,主导此次聚会的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有着悉心考量。

自2016年开启的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试点示范工作,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制约行业发展短板,形成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工信部希望借此打造智力密集、设计资源集聚的产业生态,营造激发灵感的文化氛围,通过园区实现集聚、链接和赋能,实现倍增效应。

今年9月中旬第三批名单公布之后,试点园区(平台)扩充至30家,他们将在中国掌握国际时尚话语权、引领世界流行趋势、推进品牌国际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纺织强国的新时代要求中肩负重大使命。

如何在促进园区发展、加强园区合作的过程中,尽快建立时尚创意园区共同体?如何构建和创新“设计师作品—企业产品—市场商品”三者协同发展的新关系、新模式、新业态,促进设计师、产业和市场有效对接,并提供优质服务?如何使这支强大的“国家队”凝神聚力、协作共生,重构时尚产业价值链,提升文化软实力?这些都成为此次会议的题中应有之义。

图为第三批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授牌仪式。

30家园区协作共生 品牌国际化任重道远

据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介绍,目前入驻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的机构共3661家,入驻纺织服装设计师13300人,网上签约设计师12800人左右。园区(平台)服务纺织企业1.5万多家,孵化品牌850多个(由于广州的梧桐珆全球原创服饰品牌服务平台和上海的POP时尚创意综合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聚集设计资源为行业提供服务,其相关数据大,上述数据大多不含这两个平台)。

曹庭瑞表示,根据试点园区(平台)各自的不同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一是中心城市的创意街区,这些大多由老工厂改造而成,比如武汉的红T时尚创意街区、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广州T.I.T创意园、厦门的海峡两岸龙山文创园、青岛的纺织谷等。

二是产业集群中的园中园,比如绍兴市柯桥区纺织工业创意设计基地、嘉兴的平湖服装文化创意园、南昌青山湖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等。

三是依托并服务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创意园区,比如苏州的常熟纺织服装创意产业园、广州轻纺交易园、广州红棉国际时装城、河北永清云裳小镇等。

四是近几年兴起的特色小镇,比如余杭艺尚小镇、青岛东方时尚中心等。

五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服务于行业的园区(平台),比如北京依文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平台,山东迪尚、宁波创客157创业创新园等。

六是利用互联网或高校设计师的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的园区(平台),比如广州的梧桐珆全球原创服饰品牌服务平台、上海的POP时尚创意综合服务平台、北服创新园等。

“这六大类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如今,试点园区(平台)成为时尚的策源地、设计的聚集区、品牌的孵化器和产业的助推器,通过积极开展创意设计、展览展示、营销策划、人才培养等服务,形成了新生态,助力创新创业,推动产业做强做大。”曹庭瑞表示,通过这30家园区(平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将有利于提升纺织服装行业创意设计水平,推进品牌国际化,为2020年实现纺织强国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10月20日2018武汉时装周的开幕式上,举行了第三批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平台)授牌仪式,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曹广晶,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曹学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兆华,湖北省经信委主任王祺扬,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洪兰共同为园区代表授牌。

武汉市江汉区委书记张俊勇表示,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武汉时装周已经成为江城的时尚名片、武汉与世界沟通的时尚桥梁,并将为武汉时尚产业的迭代升级汇聚人才提供动力,助力武汉打造世界设计之都与中部时尚之都。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时装周载体的武汉红T时尚创意街区功不可没。

据爱帝集团公司董事长胡爱娣介绍,红T时尚创意街区前身是爱帝集团工业园区。为推动江汉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打造武汉文创产业新磁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集团将原有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老厂房改造再生,总投资3.2亿元,打造成为涵盖红T孵化器、时尚秀场、产业办公、红T大学生人才公寓、体验式商业配套、多功能活动中心等多种业态与服务相结合的文创产业集聚综合体,破解了纺织服装品牌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品牌国际化夯实了基础。

海纳百川打破封闭业态 高端集聚掌控纺织话语权

据统计,目前试点园区(平台)已经涵盖了16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

“园区(平台)试点示范工作一方面紧扣产业转型升级,抓住了城市文明提升的历史性机遇,对原有功能和产业提出了改变;另一方面紧扣供给侧改革,围绕三品战略,从源头上以创意设计为纽带,超越了产业本身的价值。与此同时,其着眼点从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从关注生产方式向关注生活方式转变,极具前瞻性。”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建议,园区(平台)的负责人应关注纽约的SOHO区、伦敦的东区和南岸区这两个样本,从中汲取营养;要以人为本,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强化多家园区(平台)的联动;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评价考核体系,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年都对30家园区(平台)的服务等进行评价,确保其不断进步。

杨兆华表示,尽管园区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试点园区(平台)仍存在高端设计人才的聚集度不高、品牌孵化能力不足、市场影响力不大等问题,需要开启新思维新模式,加强园区交流,打造园区知名度,形成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曹学军认为,试点园区(平台)至少包含五层含义:集聚时尚设计资源,形成以服务为主的产业新业态;为转型升级提供公共服务,成为设计师的家园;能够围绕设计师提供一站式服务,是一个完整的服务平台;能实现设计资源的合作共享;能够为中小企业的设计能力、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做贡献。

“目前,整体发展在向我们的预定目标前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整个业态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仍需要加强。比如说,线下园区相对封闭,自成体系,高端集聚不够,服务的质量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此外,还需要加强和产业的互动,为实体企业提供有效果有质量的服务。”曹学军亦强调,试点园区(平台)需要和制造企业加强互动和联系,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高品质产品无缝对接。

对此,曹庭瑞表示,建立试点园区(平台)的初衷,就涵盖了产业链的各种创意设计。“我们希望形成全方位的集聚,目前来看,园区大多以服装为主,同时也包含面料和家纺。园区设计机构和内容要向纤维、纱线、色彩等产业链相关环节拓展,围绕纺织服装产业链发展设计类生产性服务业,只有海纳百川,吸纳各种力量,才能真正打破封闭业态,形成高端集聚,掌握话语权。”在曹庭瑞看来,量的突破固然重要,但质的提升更加难能可贵。

新业态颠覆传统模式 互联网思维激发无限潜能

在不久前公布的第三批名单中,广州的梧桐珆全球原创服饰品牌服务平台和上海的POP时尚创意综合服务平台与以往概念中的园区(平台)有着很大程度的不同。

用曹庭瑞的话来说,那就是“一个外行用互联网的思维,给内行上了生动的一课。”

曹庭瑞认为,梧桐珆和POP更像一个新物种,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模式、运作模式和商业模式。“他们这种新物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聚集几万名设计师,契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新物种和传统的创意设计园区业态并不冲突,可以探寻合作方式。”

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时尚设计供应链”公司,POP以海量大数据、前沿流行趋势为纺织服装企业乃至整个国内设计行业提供创意设计支撑。通过自身独立打造的趋势平台,其集结服装、鞋、包、首饰、家纺、面料等多品类,服务于60万企业客户、106万名设计师。

“做股票要行情,做服装需要流行趋势,我们最初的出发点是为服装设计师提供设计灵感和流行趋势,这种服务从服装逐渐裂变到鞋子、箱包等领域。”POP时尚创意综合服务平台创始人陆平一表示,在不断与设计师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发现,设计师往往需要快速获得面料,于是POP开始搭建“优料宝”,提供供应链的对接。由于将流行资讯和供应链完美结合,切准了市场的脉络,POP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空间就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被拓展延伸。陆平一意识到,设计师不仅需要商业感觉、时尚感觉,还需要市场感觉和生产意识。“有好的菜谱、食材,你不会炒菜也没有用。时尚必须与商业结合。”

陆平一于是着手与上海交大和东华大学合作,把商学院的东西和时尚设计板块结合,再次开启了一个新天地。

对需求的不断挖掘让POP不断发现新大陆。2017年下半年,POP推出了“设界”,在杭州、湖州、嘉兴、常熟、南通、广州、上海等线下开发了4万多平方米的空间,提供产业服务,实现设计能力的叠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为全球原创服饰品牌服务平台的梧桐珆,更加天马行空。其不仅为服饰品牌商、面料商、工厂提供商品企划开发和运营推广服务,还为服饰门店、批发商提供原创一手货源,打通了设计、生产、销售。

梧桐珆创始人王琰,是一个有着开放思维的90后,号称“小东邪”。不懂设计和服装的她,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利用互联网聚集了8万名设计师,签约设计师12000多名,服务1000家企业,输出设计款式31000款,深度孵化20个新品牌。

“我们以服务成长型品牌为主,很多客户是自己生长出来的。为什么长在梧桐珆?因为我们这里有设计师在,有品牌商在。我认为未来最值钱的产品是服务,所以我们的平台以服务为主,而不是交易为主。我们注重原创品牌,致力于为品牌商做品牌设计和全网营销,为品牌商赋能。

“2016年,我们全国原创品牌的集合店为637家,2017年变成1500家,现在突破了3000家。”王琰表示,其品牌集合店以西南、西北为主,东北区域近些年也在快速增长,15%以上是高端定制。

此外,王琰为梧桐珆制定了三个三年规划。

第一个三年:设计、生产、销售三端联动,利用新设计、新品牌、新渠道、新的运营模式,实现资源上的初步链接,目前这个目标已经实现。

第二个三年:着重于流通、渠道建设,实现一手货源与新的渠道联动,打造原创品牌馆。

第三个三年:实现原创新品牌出海,2019年计划带着原创品牌登陆巴黎和伦敦时装周,参与东南亚的展会。

“帮助品牌商和设计师实现商业化,让中华美学问鼎世界舞台,向世界时尚界发出中国的声音。”这不仅仅是梧桐珆的梦想,也是所有试点园区(平台)的梦想。

相关推荐/